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

新能源汽车降价推倒“多米诺骨牌”

随着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少车企调整了销售策略。以特斯拉、问界、小鹏和广汽丰田为代表的车企下调了产品售价,同时也有比亚迪、大众、雷诺等车企表示不降价。2023年,新能源汽车价格体系仍将处于动态变化中。

当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当各方都盼着新能源汽车能扛起消费复苏的大旗,少车企开始调整销售策略,新能源汽车进入价格调整的活跃期。

特斯拉率先放出降价“大招”。据了解,特斯拉Model 3后驱版降价3.6万元,Model 3高性能版降价两万元,Model Y的降幅从2.9万至4.8万元等,整体降价幅度较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同比下降6.9%和6.3%。有分析认为,1月、2月是汽车销售的淡季,而新能源汽车“国补”今年退出的消息导致去年12月部分用户提前消费,因此开年的产销数据稍显冷清。

面对同样的挑战,同车企作出了同的选择。一方面,问界、小鹏和广汽丰田等企业快速响应特斯拉,下调产品售价,而以沃尔沃、广汽埃安、五菱等为代表的车企,则通过交付激励、保险补贴等方式降低用户购车成本;另一方面,也有比亚迪、大众、雷诺等车企表示“不降价”。

新能源车该该打价格战

特斯拉挥舞的降价大旗似乎立竿见影。招银国际(CMBI)汇编的数据显示,宣布降价后一周左右,特斯拉在中国的日均销量比2022年同期增长了76%,到一周就卖出1万多辆。过,这次突然的降价也让部分此前已经提车的车主感到满。

对此,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近日的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中回应称:“价格真的很重要,有很多人想买特斯拉汽车,但买起。”他表示,降价确实对普通消费者产生了影响,今年1月特斯拉的市场需求大约是产量的两倍。

一位特斯拉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特斯拉降价原因很多,涵盖了诸多工程创新。“公司一直坚持成本定价原则,此次价格下调也是基于成本的变化做出的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最近的一份财报显示,2022年特斯拉实现营收814.62亿美元,同比增加51%;净利润125.56亿美元,同比增加128%,营业利润率达到16.8%。

该财报强调称,虽然特斯拉产品的平均售价在过去5年已经减半,但得益于引入更低成本车型、增建更高效的本土化工厂、降低车辆成本以及经营杠杆等因素,公司的营运利润率持续提升,从-14%左右一路提高至约17%。

资深汽车媒体人、汽车行业分析人士杨小林认为,降价会放大特斯拉的“鲇鱼效应”。“如果说车企担心丢失市场份额,那就采取各种手段去刺激销量,而降价是最有效的一招儿。”

过,降价并非新能源车企眼下的唯一选项。久前,面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到期和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比亚迪就选择了小幅提价。按照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统计,特斯拉1月销量仍位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第二。1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为150164辆,继续蝉联销量冠军。

申港证券的研究报告分析称,面对新能源车补贴退出,特斯拉、奔驰等外资车企选择降价以提升市场份额。市场表现较好的自主品牌可以从容应对,以保障自身利润。但对于目前销量及预期或仍致力于扩大市场份额的车企,现阶段仍敢轻言提价。

据外媒报道,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久前表示,大众会为了对抗特斯拉的降价而对电动汽车提供折扣。

“我们有明确的定价策略,并专注于可靠性,也相信自身产品和品牌的实力。”奥博穆表示,大众希望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但应该通过盈利增长来实现这一目标。

稳定价格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了可能让保有用户心理落差过大、伤害自身品牌形象外,新能源汽车大幅降价,还可能在二手车市场、动力电池回收市场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如果产品一周内降价10%或更多,就会影响剩余价值,伤害到现有客户。”独立汽车评论员白德认为,考虑到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310万辆,如何保持产品价格稳定,将是广大保有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他表示,当前新能源汽车的二手车市场够活跃,产品保值率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动力电池成本波动较大、新车价格起伏定。

杨小林则认为,随着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池、智能辅助驾驶和人车交互等配置的升级脚步更快,这本就容易导致一款新车落伍。再加上补贴政策、企业战略的断调整,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体系几乎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杨小林总结说,无论是特斯拉这样的新贵,还是奔驰、宝马这样的传统豪华车品牌,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新车价格波动较大,动辄数万元的“官方降价”无疑会直接影响二手车估值。

他同时表示,随着汽车芯片、动力电池等供应链恢复全力运转,市场供需关系发生转变,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价格战几乎可避免。“只有经过这样充分甚至有些残酷的竞争,才会诞生既能掌握产业链控制成本、又能主导市场潮流的真正强者。”

白德告诉记者,由于动力电池成本、生产效率等因素仍在断变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电动汽车的价格还将受到数次冲击。车企必须强化自身综合实力,理顺产业链上下游,才能保障产品价格稳定,增强盈利能力。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称,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突飞猛进,乘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7.6%,而2023年“国补”退出后,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新形势,市场会呈现增速放缓等特征,回归平稳增长的状态。

事实上,“国补”退出仅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慢慢走向成熟,更为各家车企的新一轮布局摁下启动键。无论价格是涨是跌,当新能源汽车真正能与传统燃油车展开正面竞争,当新能源二手车市场逐渐完善之时,中国车市乃至全球汽车产业将迎来新一轮优胜劣汰。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厦门热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前不久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全国开展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扩大双向充放电(V2G)项目规模,丰富车网互动应用场景。新能源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还正在“变身”移动新能源[全文]
    2024-10-19 02:00
  • 新华社华盛顿9月23日电 综述|美国拟禁止联网汽车使用中国软硬件引担忧新华社记者熊茂伶美国商务部23日提议,禁止美国道路上的联网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使用中国开发的软件和硬件。虽然这一政策仍需接受30天的公众评议,但这一酝酿中的新“禁令”加剧了[全文]
    2024-09-26 02:00
  • 据路透社报道,4月17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表示,关于约300万辆本田汽车意外启动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问题,其已将调查升级为工程分析(engineering analysis)阶段。据悉,NHTSA在要求汽车制造商进行召[全文]
    2024-04-24 02:00
  • 3月25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最新汽车产销数据显示,2024年2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了79.1万辆,虽然同比下降9.4%,但市场份额仍达59.4%。1月份至2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了206.6万辆,[全文]
    2024-03-27 02:00
  • 2023年,中国汽车工业迎来70华诞。过去70年,我国汽车工业在砥砺奋进中发展壮大,在自主创新中跨越式突破,跃升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大国,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第一,也孕育了一批知名的民族汽车品牌,构建起了结构完整、有机协同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文]
    2023-12-30 02:00
  •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1月至8月,德国电动汽车出口约52万辆,同比增长103.9%。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德国电动汽车出口总价值约239亿欧元,主要出口目的地为比利时、荷兰和英国;与此同时,德国进口了30.8万辆电动汽车[全文]
    2023-10-20 02:00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厦门热线 xm.hzzixu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