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以来,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工作,着力解决河湖管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经过河长制、河长办、河湖三方面工作的协同配合,共同促进城厢区河湖水质提升,取得了较好成效。去年1-7月份全市水环境考评中,城厢区均名列前茅;11月全国基层河湖保护监管能力培训班上,城厢区代表莆田市参会并作题为《木兰溪综合治理的实践和经验》的经验分享,是全省唯一一家在全国进行经验分享。
河长制机制化运行
城厢区规范河长常态化履职,即熟悉“三图”(流域图、污染源图、施工图)、做到“三统”(统筹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河长办各项工作、统筹督导下级河(段)长及相关职能部门履职情况)、落实“三单”(巡河清单、任务清单、河长日清单)。城厢区不断加强联动共治,落实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等制度,分别与荔城、秀屿、仙游等建立跨境流域河湖管理保护机制,统筹协调解决跨行业、跨部门重大问题。同时,城厢区开展法院、检察院、公安、职能部门、属地政府、河长办“六方”联防联动专项执法行动,打造“快速立案、快速审查、快速审判”涉河湖生态环境犯罪案件办理模式。
此外,城厢区实施“水岸同治”保洁新举措,通过政府采购引入环卫服务一体化的综合型企业,统一负责路面与河面保洁,实现机械智能化、管理智慧化、作业精细化三位一体的“水岸协同保洁”。值得一提的是,城厢区建成长岭溪幸福河湖及长岭溪郊溪段河长制主题文化公园和莒溪幸福河湖及移民主题文化公园2条市级幸福河湖示范点,着力提升群众的“三率一感”(群众知晓率、群众参与率、群众满意率、群众幸福感)。
河长办标准化建设
为使河长办建设成为更利于河湖治理的办公场所,城厢区在办公设施、工作人员、经费保障、运行机制、基础信息上都进行了标准化提升。区、镇(街道)全面落实河长办办公场所,设立具备集中指挥、信息会商、交流培训、会议接待等综合功能的指挥中心,满足河湖长履行统筹、协调、统一指挥需求。区河长办抽调城厢生态环境局、区住建局、区水利局等相关部门人员共4人实行集中办公,聘用2名干部协助开展日常工作,同时由区水利局水政监察大队7人协助开展巡河工作。区财政将河长办工作经费每年按不低于常驻人口每人2元的标准相应列入财政预算,木兰溪主干流水浮莲清理保洁40多万元;河长办标准化建设每个镇(街道)按5万元标准列入区级财政预算。此外,城厢区还建立一系列工作制度,包括投诉举报受理制度、信息报送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工作督办制度、河长会议制度、责任单位联席会议制度等,为河长制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提供制度保障。全区对各类污染源、违章建筑和河道垃圾等问题开展滚动排查,建立河流档案,有针对性地落实“一河一档一策”。
河湖系统化治理
城厢区注重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使河湖全系统整体提升。城厢区完善供水计量管理,落实“三同时”节水制度,提高供水管网查漏、堵漏水平,全面推广节水器具,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全区工业用水计量率达100%,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节水型用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为11.94%,全区政府机关、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成率达到100%,全区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近6000亩。在农村污水治理方面,城厢区投入资金约4.33亿元,累计完成建设93个村(居),完成污水管网2054.3公里,累计新建改造三格化粪池19749户。
此外,城厢区深入开展“清四乱”、入河排水口、“散乱污”企业以及四大类排水单位(涉水工业企业、餐饮业、洗涤业、医院)等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促进河流面貌持续改善。2022年以来,已完成830个入河排水口“回头看”。共巡查各类企业448家次,立案查处违法企业24家次,已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6家,罚款金额71.513万元。同时,城厢区持续做好森林生态保护修复,全区共完成造林绿化3629亩,森林抚育7028亩,封山育林2242亩。(周小容 俞文芳)